close

在六月二十八號的那天開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一年級的學生,於他們所研究的那塊土地上,進行了一場研究之旅。儘管說是研究之旅,卻也在其中找其真正的樂趣,探訪著一塊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因為以都沒到過中國實際的情況來分析,對於很多外省子弟的人來講,是熟悉;對於許多本省人來講,則又是陌生。無論如何,從抵達北京機場的那一刻開始,中國這地方的的確確在每個人的心中發酵,甚至反饋著。

 

在結束六月二十九號,由中國海協會與社科院台研所的熱情款待之後,隔天來了一場到北京不能不去作的事情,便是參觀北京那些具有相當歷史氣息的古蹟,而在六月三十號去的地方,即我們在任何中國戲劇之中,最常見到的場景之一,故宮。

 

當天,從下榻的首都師範大學搭乘中國當地的公車(中國則稱作公交車),到達地鐵站後,由地鐵轉站前往故宮。這是我們第一次透過大眾交通工具去看北京,先不論公車與地鐵的便利性與否,針對中國人民的一些文化水平,多少得出中國人在許多與人來往的過程中,有著相當大可以進步的空間;舉凡買票排隊、讓位給老弱婦孺、公共衛生等。並且,中國以前是多麼地被尊稱為「禮儀之邦」,卻能出現許多人在排隊時插隊、公車上對老人視若無睹、路人隨地吐痰的行為出現,對於中國要在2008年舉辦奧運的籌備之路上,可說是一個大問題。畢竟在上面所言的行為,對於長期身處於西方文化的人們,可謂是「家常便飯」中的「舉手之勞」罷了。

 

抵達故宮旁的天安門地鐵站之後,由班上負責這次大陸行的同學去買票,但當時,天空卻出現在北京難得一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在每個人的頭上,頭下卻是想著:「等下該不會要下雨了吧!」果然不出大家的「.頭下」所料,真的在進去沒多久的時候,下雨了。並且,雨還不小呢。

 

在介紹我們陸研所的故宮行程之餘,先約略介紹故宮的歷史脈絡

 

故宮,即已故的宮殿。在台灣的外雙溪也有一座故宮,但這邊牽扯的歷史情誼實在太多,加上篇幅有限,故不多談台灣的故宮;北京的故宮乃是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所建設而成的,天上的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為天帝之居,於天、於人,有著對應的情況產生,即是中國相當著名的「天人合一」學說;同時,因乃皇帝的居所在地,為庶民百姓無法前往的禁地,史稱「紫禁城」。

 

由歷史來看,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軍閥逐出宮殿。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居住並對中國進行專政統治。

 

從建築的角度與功能來看,由神武門後的景山上可一窺故宮的全景,可看出故宮於四面環有城牆和護城河。由北京故宮官方網站得知,城南北長961公尺,東西寬753公尺,占地面積則達780,000平方公尺。並且,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門和北面的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遊覽出入。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後寢」。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平方公尺,更為世界上現存面積最大的木造建築群。整組宮殿建築佈局嚴謹,組成排列井然有序,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來建造,並以此皆顯現帝王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性。

 

因此,陸研所一行人,由上面所提到的午門進入,並因為地鐵站的關係亦由午門出,這邊順帶澄清一點就是,「午門」並不是大家一般所認為的那個「午門」,所謂的「午門斬首」乃為野史著者所言,事實上並非如此。那「午門」的功能為何呢?午門頒發皇帝詔書的地方如遇有重大戰爭之時勝利大軍凱旋歸來也會午門舉行向皇帝獻上戰爭重大戰俘「獻俘禮明朝皇帝處罰大臣「廷杖」亦在午門舉行因此「午門斬首」這種見血的事件,是不會發生的。

 

從進入午門的時候開始算起,我們探訪了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走完「前朝」之後,沒想到一開始在入口進來的雨,越下越大,磅礡的雨勢令人不得不走往他處以避雨,剛好在保和殿的後方(往北面看)不遠處,有著前陣子在大陸媒體上相當火紅的店家──星巴克。因此,先不管星巴克適不適合在故宮出現,星巴克在我們一邊避雨的時候,也正讓我們享受著西方文化所賜予我們的美味─咖啡,這樣的雨中作樂,也能說是一種我們在旅行體會的中國特色之一。在我們前方的故宮道路逐漸淹起水來的瞬間,故宮的美更呈現另一種角度,朦朧出一種所見非似的感覺,這樣的故宮,就如同中國目前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一樣,人潮湧進故宮,就像中國吸納百川,而要走上崛起的道路,卻有著許多的障礙要克服,亦如同故宮上方的磅礡雨勢一般。

 

隨著雨勢漸漸小了,我們的腳步也要向故宮其他的地方邁進了。同時,眼光也要漸漸看到有別於西方文化建立於故宮的角度了,看看屬於中國建築的古典氣息,在現階段的時刻,是不是會讓人有股懷念的味道。走在大紅色的廊道之中,遙想著是以往臣子的步伐,我們手上拿著現代雨傘,臣子拿著皇帝詔書,交相比對之下,是一種現代與古代的對比,藉由這樣的對比去想像以往臣子的生活,會是那麼樣的忙碌吧?而在諾大的宮殿裡頭,在已經失去的原先該有的古物的位置之上;建築,彷彿失去了精神所該有的凝聚物。

 

在即將離開故宮的那時刻起,同學們每個人的相機,裡頭都藏著許多許多的中國特色。因為故宮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產物之一,儘管很古典,卻擁有星巴克;儘管很大,卻很空洞;儘管人很多,卻也少了點該有的精神文化在。衝突的感覺,即是一種中國所正在表露的特色之一。那麼這些,若未曾來過,亦未能體會過。這對於陌生的感覺,會有種破除的意味存在著。

 

         因此,研究中國大陸的我們,走出故宮門口的那片刻,於滿滿的回憶之中,擁抱著許多不一樣的體會。更帶著這樣的體會前往旅途的下一站。同時,繼續在中國體會著所有不一樣。






────────────────────


這是為了最後陸研所的《大陸行成果企劃書》所寫的,

問我為啥要寫「故宮」?

沒啥原因,因為唸了四年歷史系,就算去過兩次了,感觸卻渾然不同。

中國很大,每個地方你都會看見不同與同的地方,

怎麼去體會,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方式,

照片看見回憶,文章看見過去,

思考卻能看見回憶當中的過去,會是如此的與「現在」不同。


如果要用這樣的方式記敘文、抒情文、論說文這種詭異的方式,

去寫完所有2007大陸行的回憶,

我想,這真的必須要很無聊很無聊,加上很閒很閒。

GOOD LUC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omwu 的頭像
    aromwu

    左派、右派,不如一個蘋果派

    arom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