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菠蘿麵包烽火連天,聲勢看漲,原因來自於消基會的熱情擁抱,戰況實在太令人昨舌了,這麼笨蛋的經濟建議真是世界上少見的。以下,為節錄自消基會網站的聲明稿( 原文在此):
--
一、高貴麵包是平價麵包的2.3倍?!太誇張!!
調查結果顯示,價格較高的是:編號2號「上城糕餅」的菠蘿麵包(售價為30元);價格較低的是,編號16號的「全聯福利社」、編號17號「頂好超市」及編號20號「吉登蛋糕」等3家,售價皆為15元。
因為麵包大小不一,所以,再以一個60公克麵包換算比價,價格最高的是編號1號「順成西點麵包店」,約為20.95元,價格最低的是編號16號的「全聯福利社」,約為9元,兩者價格居然相差近12元,相差2.3倍?!
消基會指出,同樣是連鎖體系,為何價格差異如此大?扣除材料、品質、人力成本等因素,也許還包括品牌知名度等的影響因素,但絕非糕餅公會所言「麵粉只占麵包成本兩成,其他奶油和蛋價格還在高檔」的說法可以說得過去的!
為瞭解麵包店在這一年價格變動情形,消基會再去電各麵包店,發現以編號5號「布列德」的25%漲幅居冠,是在97年5月時調整價格,由16元漲至 20元;其次是編號2號「上城糕餅」由1年前的25元漲至30元及編號10號「義美食品」的15元漲至18元,以20%的漲幅位居第二名。
二、高附加價值的商品,成本不過5元,還在喊苦?!
以一次製作24個菠蘿麵包,每個60公克麵糰來計算材料成本:雞蛋在98年3月2日的批發價格顯示600公克(g)的批發價格為37元(資料來源:中國時報3月2日C3版),成本約為5元;台糖在98年3月2日的精製二砂1公噸太空包18.9元/公斤(資料來源:台糖網站),成本約為3.04 元;98年2月份上半月麵粉出廠平均價格398元/袋(每袋22公斤),成本約為14.51元;奶油以台紐乳品特級無水奶油(20公斤3200元)等材料來製作,每個60公克的菠蘿麵包(包括麵糰、菠蘿皮及其它食材),平均成本不到3元。
就算麵包價格還要再加上「工時」、「電力瓦斯」與「店舖管理」…等因素,攤提至每個麵包之後,成本最多也不到10元;而這20家麵包店的菠蘿麵包,最便宜的要15元,最貴的也要30元一個,實在太誇張!
結論
一、大賣場全面降價,個人麵包店價格不貴,為何獨獨連鎖麵包店貴到嚇死人?!
2月份三大賣場宣布麵包全面降價時,糕餅同業公會大動作召開記者會,強調麵包店的品質和量販店不同,說什麼都不願降價。消基會指出,就算連鎖麵包店品質再 “高貴”,原物料再上漲,但採用統一採購的方式進貨,至少成本應會壓低,比起其他個人麵包店的進貨壓力,連鎖麵包店的訂價方式是否更有降價空間?!
二、雖然奶油、雞蛋、糖居高不下,但也僅佔總成本一半以下,所以,抗拒降價,無理!
糕餅公會稱奶油、雞蛋、糖的價格居高不下,但這些成份也僅佔總成本(麵糰加菠蘿皮)的1/2以下,以這次菠蘿麵包之「麵糰」為例,奶油僅占4%,蛋占 5%,糖占10%,故業者及糕餅公會持這個理由來抗拒降價,是非常不合理的!消基會呼籲,所有麵包業者都應該立即降價,而連鎖業者的降價空間則應該更大!
三、糕餅公會應和業者檢討問題,並非將問題全部丟給原物料上漲因素後,讓消費者全盤吸收!
糖、奶油、雞蛋雖然成本高,但是麵粉價格下降幅度已高達23%,當初麵包業者應聲喊漲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而現在該降時卻不動如山,以編號2號「上城糕餅」為例,在97年時漲幅高達20%,而97年1月份的麵粉出廠價格為518元/袋,比照今(98)年1月份麵粉出廠價格為400元/袋,其降幅高達 23%,「上城糕餅」至少應回降20%!
消基會呼籲,糕餅公會及各業者應立即檢討問題及降價,否則不排除發動拒買麵包的活動,表示消費者的憤怒與抗議!
--
以上,總結消基會的概念,可以簡單說明為一句話:「原料上漲成本上漲,原料下降成本應該要下降」。
說實在的,原料的價格上漲下降跟成本並不存在正相關啊!原料上漲會導致製作成本上升,這一點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但今天倘若原料下降為什麼成本一定要下降?今天消費者一定要吃菠蘿麵包才能夠維持生命嘛?今天菠蘿麵包有壟斷台灣的飲食市場嘛?以上兩點都沒有,所以根據市場法則,菠蘿麵包價格應交由「市場」來作決定。因為,菠蘿麵包的成本再低廉,無形的價格仍沒有計算進去,今天商家提供給消費者是在吃的服務上,技術是一向難以計算的成本,同時業者並沒有要求消費者一定要食用,又何須透過輿論途徑來迫使連鎖麵包業者下降呢?
另外,只算計菠蘿麵包的價格,也太看好整家麵包店的技術了吧。作個假設:今天臺灣有五百家麵包業者,全部只會做一種麵包叫做「菠蘿麵包」,同時原料價格全部由政府統一,且必須台灣人已經養成了「不吃菠蘿麵包會死掉」的前提。如果假設為真,消基會上述的計算方式才能夠成立。
但所有的假設都不存在,不知道消基會的計算方式怎麼出現的。
當然,消基會可以告訴消費者這些連鎖麵包業者在價格上的差距,但不能夠強制要求麵包業者要下降製作成本就是了。更何況,麵粉的品質有千百種,糖的成本也有千百種,蛋的好壞也有千百種,技術、比例的因素也有幾萬種,卻要因為共同且統一的計價方式要求成本下降,合理嘛?
同時,又因為麵包店不會只製作一款麵包叫做菠蘿麵包;因此,麵包業者必須要將各項進貨成本攤提至各項產品身上,假設菠蘿麵包價格貼近製作成本,只賺一塊兩毛五好了,這樣低廉的價格一出現,勢必會影響其他產品在消費者的觀感問題,進而成為為什麼其他麵包這麼貴?同時壓迫到其他麵包的購買意願,使得消費者購買的消費額下降。試問,這一點消基會能夠控制喔?
萬一,麵包業者如此之邪惡,我也很希望他們能夠回饋給大眾,但有法律明文規定如此嘛?又萬一,消基會認為業者不誠實,我倒是希望消基會去公布所有咖啡業的價格,因為我不吃麵包沒關係,但是我不喝咖啡我會死。而且星巴克的咖啡豆又不是用最高級的,為什麼可以賣我一百二?對於咖啡業者,我可是有好多疑問啊!
還有,為什麼國產車的品質這麼爛,卻要賣我五十萬?
還有,為什麼LV SPEEDY30不過就是幾塊「皮」組成的包款,要賣我好幾萬塊?
以上,身為不是很理性的消費者如我,希望消基會能夠代為嚴格監督上述提供貨品服務的業者,並公布所有的進貨價格,緊接著要求他們全部價格下降,不然就發動消費者採用抵制行為,拜託。
(不過,以上內容跟我家緣起於糕餅業的相關性不高,單純就事論事。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