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進入房間的每一天,重覆的事情會重覆做。


從打開門的那瞬間。

開NOTEBOOK,開電視。

把電視轉到新聞台之後,接著來到書桌前把NOTEBOOK中的應用程式一一打開。

打開IE到雅虎首頁打開我的E-mail,開始收除了廣告信以外的信。

打開SharpReader,開始吸收外界的文章與資訊。

打開無名登入我的帳號,看看有無新回應。


因此,

有一天我的網路壞掉了,我會煩躁。

有一天我的電腦也壞了,我會不爽。

有一天我的房間停電了,我會無法生活。

有一天中共打過來了,我會去故宮那邊保護自己不被飛彈波及到

有一天地球要毀滅了,我會開始讀聖經看看諾亞方舟是不是真的會出現。

有一天我生命要結束了,我會把所有討厭的人都再討厭一次接著就寬恕他們了。


以上的每一天,

都是一種設定在自己已經知道要發生的狀況之中。

那麼每一天睡覺前,是不是該想想今天或明天

發生了什麼事情,或是即將發生了什麼事情,或是可以有效避免些什麼?


社會具有地位的人士,如蘇起老師、李敖等人,最令我欽佩的是每天都會有定時唸書的習慣。

人的腦袋不應是用嘴巴換來的,而資訊恐慌症也多少孕育而生。


此時此刻坐在桌前的每個人,是不是因為電視的畫面衝擊了自己的想法,

還是因為某個人的言詞導致了心有所感而罵幹。

「心如止水」,雖然是佛家誑語,卻因為中國化的現象,使人朗朗上口。

但這個資訊堆積的社會之中,要使人「心如止水」,就跟看到陳水扁不對他罵聲:「幹」一樣的難。

若回歸正題,咱們的資訊恐慌症不也源於對自己對世界的無知呢?

蘇起老師為了要在國防委員會讓軍方代表說不出話來,夜夜苦讀。

老傢伙李敖為了要罵之有理,自己編寫「教材」,給人有話說不出口的難堪。


不容忽視諸如此類的現象,

這其實就是他們進步的開始,

而我們看在眼裡卻不知道這些現象的背後,藏些什麼我們應該要去知道的。


知道與不知道的界線究竟在哪邊?

張五岳從上學期講到下學期,除了外星人理論之外,

常常會對我們說,作為研究生的我們,

對任何事物,要從「不知道」變到「知道」,

但這樣不能夠使人滿足,因為你知道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所以研究生不只是要從不知道走到知道,

而是要進入「知識」。

將「知道」作成「知識」這條路有多難,

難如殷海光的文化怪異論、錢穆的莫名其妙國史大綱、

薩伊德的東方不是唯一主義論、易君博的萬年政治學方法論


因此,

將所有知道的事情匯集成一件要給大家的知識,這條道路,很難。

儘管每天都會打開電腦、電視讓自己吸收外界的知識。

卻也被這些電腦與電視侷限住了自己,

是不是要用google才能寫報告,那麼以前的錢穆怎麼找到宋朝的資料呢?

還是說google給我們的資訊就一定是正確,那麼去大陸的時候我一定要打上「台獨」字眼上網搜尋。


沒辦法,我們就是太無知了,才會讓人操控。

而對資訊的恐慌,不就是對自己的恐慌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om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