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知不覺 

今天在台灣美術史的課堂上 在楊三郎畫作之中

跟倪栗子又談到了王丹先生這號人物

那顆栗子說:「王丹我不覺得他是個多麼偉大的人 因為我認為偉大的改革者都是堅持體制內的改革

但是王丹一直流亡海外 只能說是體制外」



現在想想 這顆政大準碩士生栗子講的話其實挺中聽的

不過體制內的改革若是能夠成功 想必會演變成革命性質吧

搞不好還會出現第三個「中國」呢?



以體制內體制外來說

其實會讓我聯想到德國在19世紀的統一問題 還有台灣現在的統獨問題

(不知不覺老毛病又犯........>_<)

由德國哲學來看

黑格爾的辯證法 到馬克思的資本論 接著是韋伯的xx書(一時之間想不起來)

都可以看得出來 這三位德國著名的知識份子

對於德意志地區的未來 都有一定的憧憬 也有一定的方向



德國統一是在1871年 介於馬克思跟韋伯兩人年代之間

黑格爾提供了知識分子思考的基礎

馬克思給予了未來德意志統一將面臨到的問題

韋伯將德國未來的走向給鞏固



其實知識份子 是否該適時發出聲音

似乎在民主化的國家常常見的到

正所謂公民社會下的人民 皆具備有質疑的教育水準

台灣有一定的教育水準了 也應該有質疑政府的能力

但是 目前抬面上的學者專家們

只要他們的言論稍微偏袒了一方 就加以扣下藍綠大帽



針對全球化的隱藏危機之下

看來倒向中共不見得是壞事 但是走向獨立也不一定是好事

就像最近新聞在報導聯合國要廢除國際上的繁體字

日本史老師認為很多人都過度的擔心 雖然這一定會對台灣造成影響 但也不見得沒有好處

想想若真的廢除 以後世界上要念中國文學或歷史還是文化的阿度仔

或許都會到台灣來唸書也說不定 也許因此增加台灣人國際競爭力

因為 中國自古就以繁體字為基準 向外影響

也對!

若真的要研究所謂中國的文化精髓 我也覺得一定要會繁體字

因為大陸目前的簡體字 在很多同音字的方面

還是無法有效解決 音義的問題

當然這問題在未來很難說就是了...



不過要怎麼走出框框的這一步 同時要在衡量要獲得最大利益的前提下

猶豫 抉擇 搖擺

似乎是必然的選項



然 理性思考 對我們是不是重要的 我們似乎都得存在著懷疑

而 沈默是否將是一種原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om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