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常說:「人因夢想而偉大」。

但人真的是因為夢想而偉大了嗎?還是說因為一個人要達到偉大,才能夠成就他的夢想。

這種相呼對應的語法,也許不適用這種的說辭。

不僅僅是種思維的錯誤,也是種人格的分裂症。


那麼該問問自己,我的夢想呢?

若要談到夢想這個東西,應該要先回歸到最基本的形式去探討。

「擁有了什麼?而懷抱了夢想。」

或是─

「為了什麼?而去找尋夢想。」

或是─

「還有了什麼?讓人去擁抱夢想。」

這樣的語法是不是過於嚴肅了?那換個角度好了,

該說你的夢想發生,是在於何處何時何事呢?

因此,人的主體與夢想的客體這兩者之間,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條隱性的鏈子,

並在鏈子上頭滑動,左右滑行。


那麼,何者會是我曾懷抱過的夢想呢?

回想起我的小時後,有去圖書館的習慣,那時候去到時,

往往拿起的第一本書,就是《小牛頓》雜誌,

而那時候我的夢想,是當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當然這個夢想在我九九乘法要背好都是問題的瞬間,破滅。


等稍微大了點,進入了國高中唸書時,對地理相當感興趣,

因此,我的地理分數也是那種不用多唸,也可以拿得不錯的分數的那種,

不過,我人生中也只有這一點能夠自傲了一下。

而那時候我的夢想,是當一個可以遊山玩水的地理學家,

當然這個夢想在我矇上輔仁大學歷史系之後,破滅。


同時,因為歷史系的關係,對於書本的了解性增加了不少,

更因為課堂的關係,對自己的過去,對台灣的過去,對世界的過去

都了解了不少,更懂得對事情的面向進行分析。

當中最為我感到有趣的方向,就是文化研究的學問,

而那時候的夢想,是當個可以寫出很屌的文化研究專書的學者,

當然這個夢想在我又矇上淡江反攻大陸所來搞政治後,破滅。


在淡江開始進行了一連串的政治擴大學習之後,

針對兩岸關係,對台政策,兩岸經貿議題,多少有了概念性的架構。

也因為如此,在上述學問都是電視政論節目主題的最愛時,

讓我對於每一次的政論節目,都會很認真的觀看。

而那時候的夢想,是當個可以罵遍天下無敵手的資深政論家,

當然這個夢想在我看到亂扯的政論家滿天下後,破滅。


我懷抱了很多的夢想過,但也都破滅過。

或多或少是對於自己的不專精,所出現的嚴重警訊。

不管如何在心中盤算,信誓旦旦,往往都隨著外頭的風吹草動進行更正。

因此環境的影響,可能是對於我一個相當重要的變項。

那麼該去問問自己,最深層的環境的變項,形式上會是出現怎樣的詮釋?


叫馬克思來說明好了。


在著名的政治經濟分析當中,馬克思給予了我們經濟決定一切的思想。

制度、政府、環境等,都是上層建築。

經濟,是下層建築。

因此身為下層建築的經濟,決定了上層建築的出現,並定下了基礎。

也就是說,馬克思是個經濟決定論者,所謂的歷史唯物論者。


回過頭來看,我對於自己的夢想,或多或少也是建立在經濟決定一切的論述。

跟隨著環境的變化,其實也是因為自己知識的變化,

對於自己的前途感到憂心的變化,讓我不得不對現實低頭。

也就是代表著,我的上層建築是關於一切的事物。下層建築是經濟。

這樣是不是表現出很現實主義者的語氣,但也沒人該去否定這種在資本主義下的既定思維。

先姑且不論馬克思在晚年對於政治經濟學的變革,

就起碼他在青年、壯年時期都是堅持著歷史唯物主義的經濟決定論。

晚年會改變成歷史唯心論的論述,多少跟年老以衰了,卻無法面對當時的現況多所感觸吧。

不管如何的無產階級專政,還是共產革命天堂。

到目前,由中共的改革開放後的表現看來都是空頭支票。

依舊還是回到了所謂的資本主義下的道路。

但最後是不是也會這樣,就等待時間去檢驗一切了。


若談到現在的我,卻自認為歷史唯物論的追隨者。

但是往後的路子怎麼走,會不會演變,卻不敢多提多想。

最後,也只好交由時間來檢驗這一切。


因此,人究竟是因夢想而偉大,還是因為偉大而有夢想?

會是個千古難題嗎?鬼扯了這麼多,

難道還是說,「人因思考而偉大」的術語嗎?


或者是,「人因馬克思而偉大」。


但就我目前的文章來看,應稱為:

「人因鬼扯而偉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om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