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在學習上更上了層樓,還是怎樣的感覺?
開始覺得這是個國際的世界,這是個全球化下的世界,
國與國之間,界線逐漸模糊。但人與人之間的界線,卻又如此清晰。
這種感覺,在大學還未曾如此感受強烈。但到了淡江大學,卻一股惱兒的湧上來。
其實我們的世界都很小。不是嗎?
你可能走到了西門町,拿著星巴克的焦糖瑪其朵,
眼裡聽的是GNR的音樂,手中拿的是SONY MP3
而身旁的朋友跟你在說德語。此外,受到很多人的注目。
因為這是一場不算特殊的國與國間的語言對話。
是教育的問題,還是自己的問題?
到了研究所才顯得自己在世界上擁有的那塊角落,有這麼的小。
因為上課的關係,認識了些外國人。
但那些外國人除了會講中文的以外,我實在很難跟他們溝通。
可是外國人卻又因為學中文而來到台灣這塊異鄉。
不可否認的,外國人跟我講的英文,若慢一點我都大概聽得懂。
重點就在於我回不了口,腦海中的空白填滿了對話間的時間。
OK,這是一個國際化的世界,你只能要求自己,如何要求別人。
是教育的問題,還是自己的問題?
到了研究所才懂得這個世界上的關係是如此的緊密。
這也是我常說台灣的莘莘學子們缺乏廣泛的國際觀,雖然我也沒多好。
因為交通資訊科技的發達,這個世界的連結已經無法脫離你與我。
前幾天發生了國際上的大事,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看到電視而注意過。
伊朗與英國之間的人質衝突,差點引發國際紛爭。
這件事情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如果換個角度想,你只要會騎摩托車,就會注意到。
因為這幾天的油價漲與跌,都跟伊朗與英國的外交經貿交涉有關。
但真的有人想過這個問題的核心意義嗎?
不管我的英文有多濫,還是他人的國際觀有待加強。
這個世界是不會消失的主體,只是我們如何去應對、去回應。
就像哈貝馬斯講的:
「生活世界的界線,是由所有的解釋確立起來的,而這些解釋被生活世界中的成員當作了背景知識。」
─《交往行動理論》卷一,13頁。
因此,
這個世界的合理性是我們的解釋而成的。
國際化是我們造成的。
全球化是我們造成的。
語言是我們創造的。
人類以後可能也是我們製造的。
迴避可能沒辦法解決問題,面對或許也無法正視問題,這又是個矛盾。
張五岳老師也曾經提過類似的議題,指出廣東省明年的GDP即將超過台灣,
後年浙江省也將超過。
這對於以往台灣GDP佔中國四分之一的時代,似乎已經差了一大段,不是進步而是退步。
或許民主走到了一個程度都會這樣。
或許經濟發展也會有瓶頸。
但是拿亞洲四小龍來比,台灣也還是最後一名。
想想這個世界,台灣能拿幾個第一名。
回過頭來看,台灣是我們的土地,應該要讓它更好。
怎麼個好法?我也不知道。
只要有心,大家都可以。
這是個全球化的世界,我們可以不用全球化,但是一定要有全球化的視野。
因為台灣不能被世界遺忘啦,雖然台灣很多人都遺忘世界了。
引申閱讀:中國時報,2007.2.26,管中閔〈世界遺忘台灣、台灣遺忘世界〉
這篇文章我個人很喜歡,雖然老師也在課堂上提過,但還是給它宣傳一下。
原始網址消失了,只好從民間論壇抓來連結。
公告版位
正在從無名搬家中....
- Apr 04 Wed 2007 00:35
遺忘的向度─台灣與世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