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點無聊,就把馬英九2008年就職大典上,所發表的就職演講全文拿來批改了一番,就當作讀書心得來看好了。但問我問什麼要批改就職演講全文,這可就有趣了。

身為國家領導人,就任時第一篇演講文告,重要性大概就好比研究單一國家經濟卻沒提近十年來國家GDP的數據吧。

以下,我把全文稍微用顏色標示過:

藍體字:
中華民國
紅體字:台灣
綠體字:兩岸
粗體字:
我認為是篇章的重要部分
斜體字我認為重要中的重要
灰體字:
僅代表個人意見

若嫌字數太多,請看灰體字即可。

文章如下:




資料來源:
聯合報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各位友邦元首、各位貴賓、各位僑胞、各位鄉親父老、各位電視機前與網路上的朋友,大家早安,大家好! 

一、二次政黨輪替的歷史意義

今年 三月二十二日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台灣人民投下了改變台灣未來的一票。今天,我們在這裡不是慶祝政黨或個人的勝利,而是一起見證,台灣的民主已經跨越了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

我們的民主走過了一段顛簸的道路,現在終於有機會邁向成熟的坦途。在過去這一段波折的歲月裡,人民對政府的信賴跌到谷底,政治操作扭曲了社會的核心價值,人民失去了經濟安全感,台灣的國際支持也受到空前的折損。值得慶幸的是,跟很多年輕的民主國家相比,我們民主成長的陣痛期並不算長,台灣人民卻能展現日趨成熟的民主風範,在關鍵時刻,作出明確的抉擇:人民選擇政治清廉、經濟開放、族群和諧、兩岸和平與迎向未來。

這段是說「阿扁政府」是我國民主成長的陣痛期?難怪民進黨人都不想參加。 

尤其重要的是,台灣人民一同找回了善良、正直、勤奮、誠信、包容、進取這一些傳統的核心價值。這一段不平凡的民主成長經驗,讓我們獲得了「台灣是亞洲和世界民主的燈塔」的讚譽,值得所有台灣人引以為傲。顯然,中華民國已經成為一個受國際社會尊敬的民主國家。

此處引用布希對於2008總統大選後的形容,但為什麼不提「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世界民主的燈塔」?一段用了一次台灣、兩次台灣人,最後卻用中華民國作結,那台灣\台灣人\中華民國關係為何?實在是看巄謀。

不過,我們不會以此自滿。我們要進一步追求民主品質的提升與民主內涵的充實,讓台灣大步邁向「優質的民主」:在憲政主義的原則下,人權獲得保障、法治得到貫徹、司法獨立而公正、公民社會得以蓬勃發展。台灣的民主將不會再有非法監聽、選擇性辦案、以及政治干預媒體或選務機關的現象。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景,也是我們下一階段民主改革的目標。

在開票當天,全球有數億的華人透過電視與網路的直播,密切關注選舉的結果。因為台灣是全球唯一在中華文化土壤中,順利完成二次政黨輪替的民主範例,是全球華人寄以厚望的政治實驗。如果這個政治實驗能夠成功,我們將為全球華人的民主發展作出史無前例的貢獻,這是我們無法推卸的歷史責任。

的確,這一點我也認同,二次政黨輪替的確是政治實驗,未來四年國家的好與壞都操作在國民黨手中了。 



二、新時代的任務

未來新政府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帶領台灣勇敢地迎接全球化帶來的挑戰。當前全球經濟正處於巨變之中,新興國家迅速崛起,我們必須快速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挽回過去流失的機會。當前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穩定,將是我們振興經濟必須克服的困難。但是,我們深信,只要我們的戰略正確、決心堅定,我們一定能達成我們的預定目標。

台灣是一個海島,開放則興盛、閉鎖則衰敗,這是歷史的鐵律。所以我們要堅持開放、大幅鬆綁、釋放民間的活力、發揮台灣的優勢;我們要引導企業立足台灣、聯結亞太、佈局全球;我們要協助勞工適應快速的科技變遷與產業調整;我們還要用心培育我們的下一代,讓他們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素養、國際視野與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要排除各種意識形態對教育的不當干擾。我們在回應全球化挑戰的同時,一定要維護弱勢群體的基本保障與發展的機會,也一定要兼顧台灣與全球生態環境的永續經營。

新政府另外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導正政治風氣,恢復人民對政府的信賴。我們將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尊重人性、崇尚理性、保障多元、和解共生的環境。我們將促進族群以及新舊移民間的和諧,倡導政黨良性競爭,並充分尊重媒體的監督與新聞自由。

新政府將樹立廉能政治的新典範,嚴格要求官員的清廉與效能,並重建政商互動規範,防範金權政治的污染。我希望每一位行使公權力的公僕,都要牢牢記住「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這一句著名的警語。我們將身體力行誠信政治,實踐國民黨「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政見。新政府所有的施政都要從全民福祉的高度出發,超越黨派利益,貫徹行政中立。我們要讓政府不再是拖累社會進步的絆腳石,而是領導台灣進步的發動機。

上面幾段,簡單地指出就是阿扁政府太爛,腐敗、混蛋之深足以讓國民黨重新執政,藉以重新面對國家的領導權力在手。同時希望「完全執政、完全負責」能夠真實的在政府之中上演囉。

我堅信,中華民國總統最神聖的職責就是守護憲法。在一個年輕的民主國家,遵憲與行憲比修憲更重要。身為總統,我的首要任務就是樹立憲法的權威與彰顯守憲的價值。我一定會以身作則,嚴守憲政分際,真正落實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我們一定要做到:政府全面依法行政,行政院依法對立法院負責,司法機關落實法治人權,考試院健全文官體制,監察院糾彈違法失職。現在是我們建立優良憲政傳統的最好機會,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

馬英九明確表示守護憲法,即對中共聲明任內不修改憲法之舉,其對兩岸關係發展頗有益處。最起碼作球給中共去面對了。

我們要讓台灣成為國際社會中受人敬重的成員。我們將以「尊嚴、自主、務實、靈活」作為處理對外關係與爭取國際空間的指導原則。中華民國將善盡她國際公民的責任,在維護自由經濟秩序、禁止核子擴散、防制全球暖化、遏阻恐怖活動、以及加強人道援助等全球議題上,承擔我們應負的責任。我們要積極參與亞太區域合作,進一步加強與主要貿易夥伴的經貿關係,全面融入東亞經濟整合,並對東亞的和平與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台灣成為國際成員,然後中華民國善盡國際公民義務,這哪門子邏輯?

我們要強化與美國這一位安全盟友及貿易夥伴的合作關係;我們也要珍惜邦交國的情誼,信守相互的承諾;我們更要與所有理念相通的國家和衷共濟,擴大合作。我們有防衛台灣安全的決心,將編列合理的國防預算,並採購必要的防衛性武器,以打造一支堅實的國防勁旅。追求兩岸和平與維持區域穩定,是我們不變的目標。台灣未來一定要成為和平的締造者,讓國際社會刮目相看。

先強化與美國關係,往後才有邦交國的情誼維護,雖沒辦法但卻很真實,外交工作就是這麼現實主義。但後面又說國防的預算問題,如此把美國與國防預算放在同段,擺明就是對美國關係好壞就是建構在國防的預算啊!那到底是國防預算還是外交預算,我也分不清了。 另外又說要當和平締造者,兼向美國買國防武器,真厲害。

英九由衷的盼望,海峽兩岸能抓住當前難得的歷史機遇,從今天開始,共同開啟和平共榮的歷史新頁。我們將以最符合台灣主流民意的「不統、不獨、不武」的理念,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灣海峽的現狀。一九九二年,兩岸曾經達成「一中各表」的共識,隨後並完成多次協商,促成兩岸關係順利的發展。英九在此重申,我們今後將繼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儘早恢復協商,並秉持 四月十二日 在博鰲論壇中提出的「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尋求共同利益的平衡點。兩岸走向雙贏的起點,是經貿往來與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我們已經做好協商的準備。希望七月即將開始的週末包機直航與大陸觀光客來台,能讓兩岸關係跨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不統、不獨、不武」是民意原則,「中華民國憲法架構」是法律原則,「九二共識」是基礎原則,「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是馬政府對於兩岸的追求原則,「七月目標」成為執行標的。

未來我們也將與大陸就台灣國際空間與兩岸和平協議進行協商。台灣要安全、要繁榮、更要尊嚴!唯有台灣在國際上不被孤立,兩岸關係才能夠向前發展。我們注意到 胡錦濤 先生最近三次有關兩岸關係的談話,分別是 三月二十六日 與美國布希總統談到「九二共識」、 四月十二日 在博鰲論壇提出「四個繼續」、以及 四月二十九日 主張兩岸要「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這些觀點都與我方的理念相當的一致。因此,英九願意在此誠懇的呼籲:兩岸不論在台灣海峽或國際社會,都應該和解休兵,並在國際組織及活動中相互協助、彼此尊重。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本應各盡所能,齊頭並進,共同貢獻國際社會,而非惡性競爭、虛耗資源。我深信,以世界之大、中華民族智慧之高,台灣與大陸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榮之道。

「唯有台灣在國際上不被孤立,兩岸關係才能夠向前發展」就是跟中共說明不要在國際參與上打壓我國,這樣兩岸關係才能夠好好地「和解休兵」,上述幾點原則亦才能夠好好地逐步實施。同時,台灣與大陸同屬於中華民族,這一點倒是不錯的想法,畢竟民族範疇大於國家範疇,也間接回應中共提出的「求同存異」理念。

英九堅信,兩岸問題最終解決的關鍵不在主權爭議,而在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我們真誠關心大陸十三億同胞的福祉,由衷盼望中國大陸能繼續走向自由、民主與均富的大道,為兩岸關係的長遠和平發展,創造雙贏的歷史條件。

很好,關鍵總算提出了,等很久才看到。整篇講稿對於兩岸關係之中最有價值當屬「兩岸問題最終解決的關鍵不在主權爭議,而在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與「和解」。所以面對「現實」,要「擱置爭議」回歸和解範疇下的「追求\共創雙贏」,講白點就是要拼經濟啦。

最近四川發生大地震,災情十分的慘重,台灣人民不分黨派,都表達由衷的關切,並願意提供即時的援助,希望救災工作順利,災民安置與災區重建早日完成。

「四川震災」這就是前幾段提出的「歷史機遇期」之一吧,我猜啦,應該是最後幾天放上去的。因為可以透過該歷史機遇期,逐步對於七月即將開展的包機支票進行實現。



三、台灣的傳承與願景

從宣誓就職的這一刻開始,英九深知個人已經肩負二千三百萬人民的付託,這是我一生最光榮的職務,也是我一生最重大的責任。英九雖然不是在台灣出生,但台灣是我成長的故鄉,是我親人埋骨的所在。我尤其感念台灣社會對我這樣一個戰後新移民的包容之義、栽培之恩與擁抱之情。我義無反顧,別無懸念,只有勇往直前,全力以赴!

「戰後新移民」就是台灣多元文化的一個因素。擁有不斷的移民文化,也造就了我們多元主義的觀點。總之,這個辭彙的提出,不僅給馬英九破除「本土\非本土」的論述,也給我們一個新的本土觀點。也告訴各位政客們,不要在操作族群意識了。因為這塊土地上,沒有誰是主人,只有先來後到之分,咱巄總細移民ㄟ人啦!

四百多年來,台灣這塊土地一直慷慨的接納著先來後到的移民,滋養、庇護著我們,提供我們及後代子孫安身立命的空間,並以高峻的山峰、壯闊的大海,充實、淬礪著我們的心靈。我們繼承的種種歷史文化,不但在這片土地上得到延續,更得到擴充與創新,進而開創出豐盛多元的人文風景。

中華民國也在台灣得到了新生。在我任內,我們將慶祝中華民國開國一百週年。這一個亞洲最早誕生的民主共和國,在大陸的時間只有三十八年,在台灣的歲月卻將超過一甲子。在這將近六十年間,中華民國台灣的命運已經緊緊的結合在一起,共同經歷了艱難險阻與悲歡歲月,更在追求民主的曲折道路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國父 孫中山 先生的民主憲政理想,當年在中國大陸沒有能夠實現,但今天在台灣終於生根、開花、結果。

真高招,提出中華民國與台灣的關係之緊密,宛如國家的新生,更去除阿扁提出的中華民國已死的意義。但若中華民國是國家名字,那台灣是地理名詞,台灣人是共同生活在台灣的人民;那中華民國就是設籍在中華民國然後共同生活在台灣的台灣人民所組成的國家嗎?你這樣告訴外國人,他們若聽得懂,那大概每個人都是亞里斯多德了,更何況連一開始用英文表達都是問題了。

面對台灣的未來,英九充滿了信心。多年來我走遍台灣各個角落,在與各行各業的互動當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善良、正直、勤奮、誠信、包容、進取這一些傳統的核心價值,不但洋溢在台灣人的生活言行,也早已深植在台灣人的本性裡。這是台灣一切進步力量的泉源,也是「台灣精神」的真諦。

「善良、正直、勤奮、誠信、包容、進取」是進步的泉源,追求進步是「台灣精神」的真諦,再回顧前面之中所提到阿扁政府很爛的部份;就是說2000年、20004年投給阿扁政府的人都是想要「退步」的人囉,然後支持阿扁的人民都是「不善良、不正直、不勤奮、不誠信、不包容、不進取」的人囉。這樣包裝台灣精神是否有缺正當性,值得參考。但追求進步我不認為是單屬於台灣的精神,應該是世界精神,否則今天不會有工業革命、不會有電腦革命、不會有人權革命。

盱衡時局,環顧東亞,台灣擁有絕佳的地理位置、珍貴的文化資產、深厚的人文素養、日漸成熟的民主、活力創新的企業、多元和諧的社會、活躍海內外的民間組織、遍佈全球的愛鄉僑民,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只要我們秉持「台灣精神」,善用我們的優勢,並堅持「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施政原則,我們一定可以將台澎金馬建設為舉世稱羨的樂土、我們引以為傲的美麗家園。

台灣的振興不只要靠政府的努力,更要靠人民的力量;需要借重民間的智慧、需要朝野協商合作、需要所有社會成員積極的投入。各位親愛的父老兄弟姊妹們,我們要從此刻開始,捲起袖子,立即行動,打造美麗家園,為子孫奠定百年盛世的基礎。讓我們心連心、手牽手,大家一起來奮鬥!

最後,請大家跟我一起高呼:

台灣民主萬歲!

中華民國萬歲!

總結:縱貫本文,有褒有貶,但單從內容分析法看,台灣出現50次、中華民國出現9次。誰是國家名字,我還是看不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omwu 的頭像
    aromwu

    左派、右派,不如一個蘋果派

    arom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